薤山贺龙司令部解说词
崔俊涛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学好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培育红色种子,传承红色精神,资环学院于2021年7月开展了《襄阳市红色教育基地(景点)讲解汇编》撰写工作。该项目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学院“红+绿”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襄阳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需要,将襄阳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的革命故事整编成讲解词,用党的历史故事鼓舞人、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项目启动以后,不仅获得了襄阳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还获批学校2021年 “双百行动”计划“思政专项”项目。目前资环学院师生已完成8个县市区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调研、查阅史料等工作,编写了红色教育基地(景点)的解说词,现逐一刊发,供大家参考交流。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
1931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贺龙、柳克明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1年5月,贺龙、柳克明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途中驻扎在薤山洋人避暑别墅群,红军司令部设置在罗赛琳别墅内。驻扎薤山后,为薤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地方红军武装的发展壮大给予了极大的支援和帮助。与此同时,红色政权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等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1年5月16日,红三军主力共4个团的兵力,向国民党郧属保安团控制的石花发起猛烈进攻,成功占领石花街,此次战斗共击毙敌人30多人、生俘30多人,其余的敌人仓皇逃窜到谷城县城。“石花暴动”使革命烈火在鄂西北地区遍地燃起,消灭保安团,打土豪的斗争得到石花街周围群众的热烈响应,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赶到石花街来参加斗争,一批青年农民踊跃参加了红军。自此,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开辟了以薤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红色游击区。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传统的发祥地,薤山贺龙司令部见证了我党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在以薤山为中心的革命实践中,共产党人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成为我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基地概况
薤山贺龙司令部位于三国风景区旅游线上,位于鄂西北谷城县境内,西距道教胜地武当山70公里,东距襄樊古隆中90公里,县内与“南河小三峡”风景区毗邻,为谷城之“祖山”,据谷城县志记载,明朝医圣李时珍去武当山采药,路过此山,发现满山薤露雪白,因而赐名。一位到过大薤山的意大利旅行家,在向世界介绍旅游胜地时,称大薤山“是和承德南北并辉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南避暑山庄。”后经十四年的建设,在原谷城县薤山国营林场基础上,被国务院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亲笔题写了“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名。2000年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后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景区,称为“中国南部避暑山庄”。薤山主要景点有女儿峰、梳妆台、风动石、千年古枫树、楠竹园等自然风光。
薤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温度摄氏22度,是避暑度假理想之所。19世纪末,美国、挪威、加拿大、丹麦等8个国家的传教士在此建造别墅群,最顶盛时达50余栋,20世纪90年代保存完好的17栋。
第三部分:各景点详细介绍
薤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除了土地革命时期,贺龙曾率红三军在此开展革命斗争所设立红军司令部以外,还有原加拿大驻华高级外交官朗宁,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曾在薤山居住。
(一)贺龙红军司令部旧址
贺龙红军司令部旧址位于罗赛琳西洋别墅群内。1901年,英国路德会传教士罗赛林来到中国,在河南南阳一带传教,得知薤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便从南阳赶赴薤山,于1904年春,出资修建这座别墅。不久,他又与人合资修建篮球场、游泳池,每到夏季携全家人来此避暑。1931年5月,贺龙、柳克明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途中驻扎在这座别墅里,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第一支地方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别墅内。经周密部署,红三军出动部分兵力,在游击队配合下,向当时国民党防守严密的谷城石花街发动包围战,一举击毙敌人30多人,生俘30多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进一步壮大红军力量,革命烈火在鄂西北地区遍地燃起。这次行动策划就是在这幢“红军司令部”中进行的。当年悬挂过红军旗帜的门前古松树,经200多年风霜,依然郁郁葱葱,傲立苍穹。1997年,此旧址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中共谷城县委旧址
位于西洋别墅群内。1903年由挪威传教士汉斯出资兴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30年夏,谷城各地均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全县共有党员300多人。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加强对地方革命武装领导,县委决定将县委机关迁址薤山,机关就设在这座别墅内。薤山游击队不断壮大,并于1931年8月整编为薤山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树起“中国红军”大旗。1997年,此旧址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西洋别墅群内。美籍传教士凯瑟琳于1902年投资兴建,每年夏天均避暑于此。1931年9月,中共谷城县委和红三军二十五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谷城县苏维埃政府。10月初,苏维埃政府在这栋别墅内正式成立,下辖28个乡级苏维埃政府,这是谷城县最早的红色政权组织。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巨大恐慌,多次围剿,数次较量,几度处于腥风血雨之中,牺牲许多革命同志,最终取得胜利,墙壁上仍留存着枪弹痕迹。1997年,此旧址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李宗仁别墅
抗战时期,薤山是抗战的主战场。
1942年夏,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当时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酷暑难熬,有人建议他到薤山去避暑,李宗仁先生觉得还有道理,他想:“去去也好,既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军事思想,也可为后期抗战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部分战略部署上还可作适当调整”。于是,李宗仁就答应了朋友们的建议,偕同夫人郭德洁、秘书程思远一道前往薤山。二十多年后,他在《李宗仁回忆录》中,仍对薤山赞不绝口,文中写道:“至薤山山脚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觉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山上林荫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这才尝到,所谓避暑的乐趣”。
李宗仁在这里住了3个多月,旁边这间小屋是卫士住的地方。据说这附近当时还住着一位老头,卫士们经常请他下山给李宗仁买酒。自那以后人们就称这栋别墅为“李宗仁别墅”。这段避暑生活不仅使李宗仁先生数十年后仍难以忘怀,当时任李宗仁秘书以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对薤山更是情有独钟。1994年薤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程思远副委员长欣然题写了“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名。
(五)福音堂
位于“李宗仁别墅”西侧,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四合院,院内有天井。《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派出传教士来华传教,清朝襄阳知府为接待外国传教士,在这儿修建别墅式“福音堂”。每逢盛夏,襄阳知府陪同传教士登山度夏。这座别墅在军阀混战时期被破坏。1942年夏,李宗仁来此避暑前夕,第五战区司令部出资将此别墅按原貌修复,作为李宗仁所带部属的居住之所。解放战争时期,福音堂再次被战火吞没。1993年,薤山林场管委会查阅有关资料,投资维修,恢复原貌。
(六)西洋别墅群
十八世纪之前,外国人从未涉足过大薤山。据说在1857年的夏天,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途经谷城去武当山,在薤山脚下的石花街上一家饭店吃饭时,打听哪里有可游玩的大山,饭店主人随口说附近有座大薤山可以上去游玩。这位旅行家真的上到大薤山游玩,他看到这里茂林修竹,云雾缭绕,感觉气候特别凉爽,便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山不高而有奇异之处,远山环拥,此峰独秀,草木繁茂,云雾千姿,景奇多变。”这位旅行家回国后写了一篇游记,发表在本国的一家杂志上,首次向世界介绍了大薤山。该文说:“大薤山是和承德避暑山庄南北并辉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南避暑山庄。”这是大薤山第一次走向世界。后来有人说,外国传教士们是看了这篇游记慕名来到大薤山的。
19世纪末由美国、挪威、丹麦、加拿大等国在华部分教会投资建成。最兴盛时期达50多栋。别墅群中有两座教堂,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另有一所学堂。抗战以后,逐渐衰落,大部分别墅毁于战火,经过“修旧复旧”,再现17栋。
这些别墅大都采用拱型门、大回廊的建筑风格,室内建有壁炉、抽风道、储物地窑。别墅群是外国人设计,中国人利用当时技术条件,就地取材建造而成。
从建筑材料上看,都是就地烧制的青砖、灰瓦,用石灰拌黄土砌墙,就地砍伐木料加工成檩子、椽子、门窗;从适用价值上看,一厅二室或三四五室不等,便于一家大小厅内相聚,分室居住。厅内灰砖铺地、白灰粉墙,建有壁炉,夏天排湿,冬天烧火取暖,空心墙体作为烟道,通过屋顶上的烟囱排出。室外的回廊与室内的面积相等,便于夏天乘凉和户外活动,这与当地的建筑内宽外窄形成了强大反差。从别墅环境上看,四边空旷,排水方便,空气流畅,并根据山高多雾、潮湿、风大的特点,房基均高出地面二三尺,形成房矮基高,更显得幽雅别致。正房建筑紧凑,三面都有走廊,为纳凉之需;走廊宽敞,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室内铺设地板、天花板,隔潮保暖。三角形的壁炉上的烟囱超出屋顶,此炉夏季排潮,冬季取暖,炉中烧柴,室内无一点烟尘。正房辟有多间斗室,用于贮物和更衣。屋外建有砖砌的蓄水池,一般三四米宽、五六米深,还可贮藏食物。房前屋后栽有柏树,四季长青。
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别墅群有:朗宁别墅、奥黛莉别墅、罗塞琳别墅、沙麻别墅、丹尼别墅、挪威别墅、布朗别墅、怀特别墅、贝雅别墅、波恩别墅。
(七)薤山自然风光
薤山主要景点有女儿峰、梳妆台、风动石、千年古枫树、楠竹园、红军司令部、李宗仁别墅、西洋别墅群等。薤山景点介绍:
1、薤山女儿峰
是薤山主峰,海拔1099.3米,终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婉如少女身披轻纱漫舞云端。登女儿峰远眺,一览众山小,武当山金顶、四周群山、河流、城镇尽收眼底。
2、薤山玄女梳妆台
在女儿峰北侧,一方巨石,兀立天地,巍巍壮观,它就是“玄女梳妆台”。高20余米,微微向西倾斜,呈即倒之势。仰视台顶,惊心动魄。可从巨石后面攀藤上至台顶,环顾四野,天风浩浩,云海无际,气象万千。与梳妆台相邻的是小梳妆台。相传大梳妆台是玄女娘娘梳妆的地方,小梳妆台是其侍女梳妆之地。
3、薤山风动石
位于薤山天子垭一座树木茂密的山峰上。一块巨石悬置于山崖之上,形似蘑菇,险而不坠,奇妙无比。每当狂风暴雨时,此石便随风摇动,故名风动石。
4、薤山鸳鸯石
位于主峰罗柳泉东北侧,两座巨石与山相接,形态奇特,相距丈余,宛若一对露宿林海的鸳鸯,紧紧相依,深情相望,神态悠闲雅致。鸳鸯石其名来自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故事:相传两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受到家庭阻挠,被赶出家门,时值寒冬腊月,一场暴雪把他们埋在了一棵老树下,化成这两方巨石。
5、谷城千年古枫
位于薤山北坡。经考证,此树已有600多年树龄,是少有的古枫香树。此树高20余米,主干直径1.5米,树根裸露,盘结而生,枝干苍劲,五根粗枝如仙人出掌,直插云霄,树冠遮天蔽日。金秋季节,一片火红。
6、谷城楠竹园
位于女儿峰东侧一山谷间,踏林间小道石阶而下,曲曲弯弯,仿佛世外桃源。楠竹层层叠叠,向低谷延伸。成千上万的翠竹,犹如士兵方阵,枝影婆娑,绿波滚滚,紧紧相依,或纤巧清秀,或挺拔修长。风骨优雅的楠竹,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第四部分:结束语
谷城永远是红色的,是一方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先烈的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这方山水中,更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心中。
如今,谷城人民没有辜负先烈们的期望。中国创新百强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一张张名片,辉映谷城。革命老区今胜昔,红色土地簇簇新。全县六十万人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美丽的薤山,不仅有着光荣的历史,更有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584b60100avd3.html
[2]图片来源:https://www.meipian.cn/3fjw5me3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033024931/0.jpg
[3]图片来源:https://wx.ahatrip.net/mdd-scenic-id-5859.shtml
[4]https://www.lvyougl.com/jingdian/357979.html(谷城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