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院工作的实干奋进之年。学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意识、“奋斗者”的姿态、“知敬畏”的心理,在工作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坚持实字在先、干字为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抓快干,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党建工作
二、学科与研究生工作
1、持续推进地理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1)按照学校学科建设“六个一”工程要求,集中学院各种要素资源重点建设地理学一级学科,系统推进学科研究特色方向培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科人才梯队建设。(2)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地理学一级学科“十四五”学科建设中期自评考核。
2、协调推进硕士点申报和建设。(1)抢抓学校“学位点扩容提质计划”的机遇,深入推进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2)申报并立项建设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
3、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1)做好旅游管理和学科教学(地理)2023年研究生复试调剂工作。(2)完成2022版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续工作和课程方案编写工作。(3)做好2023年新增导师遴选工作,适当扩大校外导师队伍。(4)积极做好2024年研究招生宣传工作。
三、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1、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1)依托汉江研究中心和汉江研究院,积极申报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中心”。(2)持续推进学校立项建设的“汉江流域生态安全及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团队”“生态实践智慧型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设计科技创新团队”和“卫星遥感与地理时空大数据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2、做好科研提质增效工作。修订完善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召开系列科研沙龙活动,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力争在高水平论文、高质量应用成果和横向到账经费等方面有较大进步。2023年,力争获批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5项以上。确保完成纵向到账科研经费50万元,横向到帐科研经费100万元,合计15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达到12篇以上。
3、增强社会服务实效。(1)配合学校乡村振兴办做好潮水河文旅产业振兴工作。(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寻找服务企业机会,增强服务社会能力。(3)依托我院三大科技创新团队,积极谋划横向咨询课题,撰写智库要报,确保1-2篇签批或被相关职能部门采纳。(4)加强校企合作,全面落实OBE 理念,深入推进华侨城文旅产业学院建设。(5)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社会捐赠任务90万元。
4、大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1)加强学科竞赛组织工作,提高我院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参赛率和获奖率高于上一年度。(2)贯彻落实双本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3)获批大创项目8-10项,确保到期大创项目全部结题。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
四、教学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确保在全校排名靠前。按照已有制度抓好课堂教学、实验室安全、课程档案规范等工作。
2、教学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对有教学研究较好基础的老师协助他们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其他教学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申报校级教研项目,旅游和地理科学专业至少申报1个基层教学组织,学科竞赛团队指导,鼓励和大企业有合作关系的老师积极申报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协助有课程建设基础的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一流课程。
3、确保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圆满完成。成立专班,细分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师范专业认证通过。
4、完成旅游管理实验室的扩建任务。督促项目负责人紧盯项目进展,保质保量,如期建设好旅游管理实验室。
5、对照审核性评估要求扎实推进审核性评估任务。 对照审核性评估标准,成立专班,查缺补漏,高质量完成审核性评估所要达到的要求。
6、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国家和省、学校相关文件,对出现的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及时学习、剖析,确保学院不出现师德师风问题。
7、提升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企业和学院专业对接,通过开设培训班及实地实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取得实质进展。
五、人才队伍工作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度化开展师德专题学习教育,及时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加强师德风险研判与防控,选树先进典型,从严惩处师德失范行为人,有效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2、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人才招聘会,引进管理类、地理类(信息、遥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优秀博士4-5名。完善引进人才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和聘期考核,充分调动博士作用。协助引进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新进博士面临的各种问题积极解决。鼓励青年教师申请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访学,对访学人员加强指导和支持,形成引进和培养良性驱动的格局。
六、学生工作
1、凝心铸魂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思政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一是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推动党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以“红色宣讲队、雪莲花——奋进担当”为重点,开展线上微宣讲接力和线下实景巡讲;三是开展“党的二十大与我的人生路”专题研学。
2、固本培元夯实基础管理。(1)推进日常管理规范化。一是深化“三全育人”;二是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加强家校社协同,健全家校联系机制,推进家校联动“四访”工作走深走实。(2)促进学风建设长效化。完善机制导学风,榜样激励领学风,学业指导促学风,学业预警督学风,优良活动倡学风。(3)确保安全稳定常态化。一是落实新情况下的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密织安全稳定网络,注重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三是深化安全教育宣传;四是提高心理育人质量,强化日常预警干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心语”通心,以“心育”化人。
3、彰显特色推进“双本”育人。(1)持续推进“红色种子计划”,凝练本色培养育人成果。一是着力锻造“红色宣讲队”,讲好讲深红色故事和二十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二是精心呵护“雪莲花”新疆支教团队成长,在边疆播撒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三是以“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的情怀开展 “三下乡”“返家乡”活动,全力促进红色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融入社会。(2)继续探索“绿色强基工程”的本领培养,拓展第二课堂育人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强化体育思政,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二是强化美育思政,营造向美而行新氛围。坚持以美育人,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展资环学院民族风情文化节,营造浓厚文化艺术氛围;三是强化劳育思政,做实“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和“实践劳育”。
4、攻坚克难提升暖心服务。(1)锻造提升,建设学习型学工团队。一是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能力建设;二是发挥党、团、学、社团组织作用,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2)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是弘扬校园文化精神;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三是营造清廉文化氛围。(3)踔厉实干,深耕细作。一是实施精准资助,让暖心工程更及时有效;二是推进资助育人,扶贫、扶智更扶志;三是开展就业帮扶,“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拓展就业渠道和考研辅导、研究生调剂录取的指导。
5、确保量化指标稳中有升。确保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考研录取率超2022年,学生报到率不低于97%。
七、其他工作
保质保量完成学校的保密、工会、档案、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