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通讯员朱运海)国际SCI杂志1区杂志《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主编,Spring Nature 丛书EcoWISE主编,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夏洛特分校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同济大学特聘客座教授象伟宁先生应邀于2018年6月14日下午,于N2-331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生态智慧与实践原理初探”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何为生态实践,何为生态实践的原错性、问题的非理性和过程的试错性,何为生态智慧,为何生态实践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等生态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展开。
象教授认为生态实践包括规划、设计、营造、修复和管理五个不同但相互联系方面的内容,实现生态实践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为此和以此为依据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为了实现人类更好的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对自然生态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即生态实践,但必须牢记生态实践具有原错性。所谓生态实践的原错性是指在生态实践当中,人类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所有活动与过程在被证明正确之前都是错误的。人类的生态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而社会—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非理性的,这一问题西方学术界称之为Wicked problems。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一题多释,莫衷于是”,“一题多解,各有千秋”,“问题衍生,周而复始”,“系统效应,不可逆转”,“问题个色,因境而异”等五个方面。正是由于生态实践的原错性和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才导致了生态实践过程的试错性。所谓生态实践的试错性是指由于生态实践的原错性和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以及生态实践的必要性,人类的生态实践是个屡废屡兴、屡败屡战的试错过程。
在详细介绍了生态实践的原错性、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和生态实践过程的试错性等问题后,象教授指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审慎从事成功的生态实践的能力就是生态智慧!成功的生态实践都是相似的,它们的最根本相似点是对生态实践的“原错性”、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和实践过程的“试错性”的正确认知、完全认同与妥善应对;正因为如此,成功的生态实践都是智慧审慎的;而智慧审慎成功的生态实践与蒙昧莽撞失败的生态实践之间的根本分野也往往在于对生态实践的“原错性”、生态实践问题的“非理性”和实践过程的“试错性”的认知认同程度与应对策略。生态智慧的概念源于实践,是对在与自然协同进化过程中,人类先贤们基于对生态实践原错性、实践问题的非理性和实践过程试错性的认知认同、精心维系人与自然之间互惠共生关系的契约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引导下因地制宜、作出正确决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审慎并成功地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的学术认证。因此,“生态智慧=生态哲思+生态实践智慧”,是指在包括生态规划、设计、营造、修复和管理五个方面内容的生态实践范畴内,生态智慧是个人、群体或团体基于对生态实践原错性和实践过程试错性的认知认同、精心维系人与自然之间互惠共生关系的契约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引导下因地制宜、作出正确决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审慎并成功地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
整场报告,逻辑严密、内容充实、案例和理论完美结合,经过象伟宁教授的娓娓道来,让人有种如沐春风之感。象教授的讲座,激发了我院师生对生态实践问题的哲思,在讲座结束后的座谈和师生互动环节,我院师生与象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象教授的报告对我院的学科检核和科学研究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为我院未来得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中指明了方向。